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

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章作者:刘伟冬 居其宏 方 仪 沈义贞

神,而且也导致了观众对中国形象的误解。

    一些作品投资巨大、场面宏伟、制作豪华,在珠光宝气、歌舞升平的场景下却掩盖不了思想苍白、内容空洞,不但在艺术上毫无价值和感染力,而且助长骄奢靡费之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在国内外对国家形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文化部早在多年前就发文对各种名目的大型综艺晚会进行严格限制,但事实上此类耗资巨大的“大而空”的综艺晚会不仅屡禁不止,而且正以迅猛的势头向其它艺术品种蔓延。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在这些“大而空”的作品中非但不可能诞生传世之作,而且对内败坏文艺界风气,对外损害国家形象,故而此风断不可长。

    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在国内外建构我国的国家形象,有效克服其中的不良倾向,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与此相关的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各专业领域艺术家认识上的高度自觉和实践中的协同动作。

    对此,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应进行艺术创作与国家形象塑造相互关系及其战略意义的教育和研讨,在文艺方针政策制定、重大艺术创作立项和决策中树立国家形象意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在国家形象修复与塑造中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国家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各级领导中坚决反对利用艺术创作创建所谓“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减少乃至根本杜绝艺术创作立项和决策中的主观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特别要警惕在“保护”、“开发”等新型名义下对传统文化遗产所造成的“保护性破坏”和“开发性破坏”。

    此外,还应在当代艺术家中树立国家形象意识,使其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树立国家形象意识和公民意识,充分认识自身的重要创作活动事关国家的对内对外形象。特别是在通过主旋律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力戒浮躁和浮华,在创作中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美、制作精良的高度统一,坚决反对粗制滥造、简单配合、标语口号、主题先行等不良倾向。

    同时,充分发挥宣传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导向作用,在宣传、报道、评论实践中树立国家形象意识和公民意识,把是否有利于国家对内对外的形象塑造作为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尺度,反对迎合西方眼光、消解崇高、无原则追捧庸俗趣味和流行时尚等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文艺评奖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导向作用,在评奖实践中树立国家形象意识和公民意识,规范评奖操作,以是否有利于我国对内对外的形象塑造作为评奖的重要尺度,大力奖掖那些真正塑造积极进取的国家形象而又有思想深度和巨大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在各类艺术品种中体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的当代经典的更多出现提供精神和物质鼓励。

    传统文化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中,中华文化有许多珍贵的价值、理念可以融合到世界文明的进程之中。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各个领域或传统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整理我国的文化遗产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可资利用的资源,使之成为当代艺术塑造国家形象之题材和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在艺术作品中塑造国家形象,欧美尤其是美国起步较早,且已积累了一整套经验。二战期间,百老汇音乐剧《俄克拉荷马》不但在国内、而且在欧洲战场上对于宣传美国文化和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再以美国电影为例,其常常在貌似客观、公正的外表下灌输着自己的国家理念,树立自己的国家形象,如其电影中常常将美国人处理成世界警察或世界领袖的形象,其电影中涉及国家机关的场景总是会出现美国国旗,其对现实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798——中国艺术新地标
·下一篇文章:观“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有感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world/07519718149J40F60289CCIKAE6F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