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规范艺术品鉴定 “鉴定证书”多不可信

谁来规范艺术品鉴定 “鉴定证书”多不可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章作者:佚名


  风险如何规避?

  中国书协理事梁永琳说:“面对盛世兴起的收藏热,在判定真假问题上要更加冷静,造假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因为存在三种反差短时间无法消除:强大的市场需求与精品的匮乏形成的强烈反差,给造假者提供了用武之地;造假的成本之低与高额回报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让造假者敢于铤而走险;权威的鉴定机构人员有限与庞大的鉴定需求也存在的强烈反差。奇怪的是,我们的社会对文物与书画的造假普遍比较宽容。而书画大师启功对造假者的宽容,也传为美谈,造假有时甚至成了风雅的事儿。而造假或许造成收藏者血本无归,则无人顾及。”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张大千的假画比他的真画更有名气。他的真画当时还并未出类拔萃,在画坛上算是个“无名小卒”,但他在仿名家画作时,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上自魏晋南北朝,下至明清,各朝各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画作,百无禁忌的张大千都拿来仿之。

  张大千的仿作,骗倒了许多行家。张大千的仿画当然不止这些,至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构中,都还收藏有张大千的仿画。张大千仿作中最著名的是他仿石涛的画,其神韵、表现手法、构图特点,惟妙惟肖,与真迹差别不大,让当时上海、北平等地一些名家相继栽了跟头。

  因此,梁永琳认为:“有没有收藏价值,不单纯靠分真假那么简单。有时候,假的也有一定的价值。如张大千造假画以显示自己技巧的高超,这些假画如今也有一定价值。而有些真的反而没有多大价值。如许多在文物史上、书画史上没有影响力的作品,即使创作者实有其人,即使做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最终也是一钱不值。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不懂就不要涉足。公众自身的鉴赏力亟待提高。收藏者有一双慧眼,才能规避风险。”

  如何规范“鉴定市场”?

  唐校笙先生认为,在艺术品鉴定领域里没有立法,或者说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对责任人的监督机制和严肃的处罚条例。例如:时下有的大名鼎鼎的拍卖行,知假拍假,拍卖假画、陶瓷等问题,一旦形成事实应当撤销鉴定人的资格资质,对所在拍卖行课以重罚,从经济利益上给以强有力的制裁。否则,文物艺术品市场将继续混乱下去。

  对于如何规范艺术品鉴定行业,高润祥告诉记者:“国家要出台法律性文件;鉴定专家,签了字,盖了章,收了钱,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要建立健全文物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相关行为。”

  目前艺术市场领域更多的是民间鉴定行为。这些鉴定行为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优选和淘汰,缺乏相应的文物鉴定的法律法规。如鉴定的性质与效力、鉴定的监督管理体制、鉴定的法律责任、鉴定的程序、鉴定人及鉴定机构资格、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鉴定回避等也缺乏法律的规范。

  在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和市场都亟需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体系的出现。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建立鉴定体系应涵盖国家科研机构、文化艺术机构、高等院校等团体及艺术品领域专家、德高望重的业界泰斗和艺术品市场收藏专家、科学检测的专业人士及评论家,依靠他们的专业智慧,结合先进的科学检测技术,引入司法公证与法律资讯服务,联合组成科学规范的艺术品鉴定体系。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富春山居图》的璧合要避免商业性炒作
·下一篇文章:艺术品交易成逃税重灾区 九成画家不交个税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idian/1141770236DKHJKGCI8HI2I06G3E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