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威尼斯双年展 我们仍需反思和研究

面对威尼斯双年展 我们仍需反思和研究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章作者:佚名


  据双年展组委会人员称,由于整个威尼斯城市用地紧张,再辟出新的地方为当代艺术新兴国家修建国家馆已不可能。因此,中国馆想在国家馆所在主场地再修建新的国家馆难度很大。

  场地问题成为横亘在中国馆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中国馆不解决场地问题,则中国当代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很难有上佳表现。

  而从另一方面看,中国馆的场地与主题展场紧密相联,并且比邻东道主意大利馆。也许只要我们把油桶请出去,就可以变为对中国馆的一大优势。

  正如本届双年展上媒体采访中国馆策展人彭锋所说,如果把中国馆内的油桶搬出去,中国馆依然有它优越的展示条件和地理位置。

  中国艺术家 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纵观威尼斯双年展,出现在双年展舞台上的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并不仅仅有中国国家馆,在威尼斯双年展更广阔的空间中我们看到中国人闪耀的身影。

  继上一届吕澎策划的“向马可·波罗致敬”展览以后,本届双年展上由陆蓉之和王林分别策划的“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与“断裂的文化=今天的人?”展览再次在全球5000多份提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行列。

  陆蓉之策划的展览以动漫美学为主要内容,参展艺术家绝大多数来自亚洲,其中不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分两个展场在威尼斯展出,展览呈现了亲切有趣的面貌和轻松随意的布置方式,这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参观者的好评,并被双年展组委会推荐为最值得观看的展览。可谓是华人艺术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最大亮点。

  同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开始以个体的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本届双年展最引人注目的中国艺术家应是宋冬,他被总策展人库比格选中,作品入选本届双年展主题展,并且放在了主题展区的首个位置,其体量几乎占据了一个房间,这成为华人艺术家的荣耀。此外,张大力的《第二历史》被作为丹麦馆的主要作品参展。张洹和刘建安的装置作品出现在意大利策展人的平行展“glasses”上。由邱黯雄等艺术家参加的“西京人”展览也出现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在国际上凸显自己的力量,创作水平也足以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影响力已不再是从零开始。但从本届双年展来看,他们的力量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难以有效地体现出“中国”二字。如何集中中国当代艺术的优势力量,为中国国家馆创作出好的作品成为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综合来看,本届中国馆在依然拥有西方话语权的威尼斯双年展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应,这好比是国内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式的建筑上加了一个西方建筑中拱形的穹顶。以中国传统文化生硬地与西方对话,并不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在本届双年展的现场采访中,筹备时间短成为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提到的原因,从确定到开幕只有短短100天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很难将方案做到最佳的效果。相对于西方国家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中国对于当代艺术的重视依然需要加强。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馆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如何采取国际间的外交策略,将中国人对当代艺术做出的独有贡献带出国门,仍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邵大箴:潘天寿缘何提出“拉开距离”论
·下一篇文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查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idian/1171415215464F65CI6F6FIE72C5CF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