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敢问路在何方

民间收藏:敢问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刺绣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不仅是少数人的事

    收藏不起珍品,不妨收藏普通文物

    相当多的人将收藏当作少数人的事情,也有人认为这是与国家争文物争宝藏,但民间收藏家和一些专家不这么认为。

    横店集团创始人、也是收藏家的徐文荣说,收藏必须有钱有闲有背景的人才能做,这是狭隘的看法。其实,收藏不起1000年的珍品,可以收藏100年的普通文物,收藏不起古代文物,可以收藏当代物件;“收藏”不起康熙大帝,但可以“收藏”自己的爷爷奶奶。作为一种文化爱好,一种艺术趣味,收藏任何东西,都是对文化素质的哺育,都是一种对生活和历史的情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认为民间收藏意义重大。他说,收藏可以保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明,陶冶生活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也可以增加人们的财富,提高人们的财产性收入。

    对那种将保护文物与民间藏宝对立起来的意见,一些专家表示,保护文物和藏宝于民二者并不矛盾,这应该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但对政府来说必须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明确民间收藏的合法性,使民间收藏文化孕育出比较发达的“收藏经济”。

    在浙江横店举办的“中国民间收藏文化创新论坛”上,近千位民间收藏家达成了共识,这一共识基本说出了民间收藏家对自身命运的解读,他们呼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扶助民间收藏,改变重“国”轻“民”的现状,使民间收藏不再被边缘化。

    如何改变现实窘境

    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行业自律

    事实上,民间收藏的路数很多,每人都有每人的运作方式、收藏渠道和展示手段,有的专门打赝品的主意,有的专向海外输送,也有的专从国际市场收购。可惜,路虽然不少,但就是缺少一条比较规范的收藏之路,走上这条康庄大路,自然就能摆脱窘境。

    保利文化集团总经理蒋迎春兼任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凭着多年与民间收藏家打交道的经验,他认为,窘境是由政策缺失和自身素质双方面造成的。民间收藏尽管热情高,但技术缺乏,手段不够,而且入门的门槛太低,导致假货流行,也危及到真文物的安全;而相关政策的规范和界定的缺失,又使文物市场的秩序问题无法解决,究竟什么可卖什么不可卖,已经流入市场的到底可不可以买卖,流失到海外的哪些可买哪些可卖,都是未知数,不能光靠限制、堵塞来处理那么多复杂的市场难题。

    为了建设一条健康的民间收藏发展之路,徐文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修订,鼓励民间收藏;适当放宽藏品的流通范围和流通方式;提倡专家鉴定和科学仪器鉴定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和发挥仪器检测的作用,此外,拍卖行业也要打破潜规则。徐文荣还认为,收藏家必须理性参与市场流通,行业协会与司法部门更要联手打击造假和欺诈,财税部门也要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

    链接

    1. 2010年11月,一只在伦敦郊区民宅被发现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天价收槌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新世界纪录。

    2. 2010年6月,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4.368亿元成交,迎来了中国内地拍卖市场第一个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3. 2010年11月,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3.08亿元成交。

    4. 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约2.3亿元在伦敦成交。

    5. 2009年11月,明代吴彬画作《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

    6. 2010年12月,宋代画作《汉宫秋图》以1.68亿元成交。

    7. 2006年11月,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亿元在香港成交。

    8. 2010年6月,元代王蒙国画《秋山萧寺图》以1.36亿元成交。

    8. 2010年12月,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6亿元成交,这个价格刷新了世界乐器的拍卖纪录,同时也是内地首件过亿元的古董器物类拍品。

    10. 2009年10月,清代徐扬画作《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成交,首次使中国书画价格突破亿元。

    (李靖 整理)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书画收藏之“藏”的学问
·下一篇文章:收藏不能不讲究文化品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oucang/1012120463B117JH0CIGE450I0127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