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艺术家具 当灵感遭遇生活(上)

解读艺术家具 当灵感遭遇生活(上)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本站

   “Tuning My life, Tuning Myself”开业酒会结束后,博洛尼·明画廊“Tuning Boloni”展览就此拉开帷幕。中韩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作品重新诠释了家居生活——一个细微之处的Tuning,我们的房间就会豁然灿烂起来。好的艺术品蕴含着创作者的灵魂,每个人都会通过与它感观心灵的交流体会到不同的意境。对作品的解读各个不同,我来抛砖引玉一下。
 

 

  中国艺术家张琪凯在展厅之塑造了一座小沙漠。沙丘上坦然摆放的骷髅,像是在饥渴中挣扎的人死后留下。沙漠经常被人们认为是死亡的象征。但是张琪凯创造的沙漠减轻了人生的重担,把人引入和平的冥想世界的“概念化的自然(conceptual nature)”。他这种自由修辞来源于西欧和东洋世界中的记号或象征物,表现概念化诗情画意地情绪作品,在思维传统较强的意大利得到了认可。

 

  现场受到众多朋友喜爱的吊炭家具。韩国艺术家朴善基


  欣赏现代美术时我们能享受到的一种乐趣是,能看到不受材料限制的构思新鲜的作品。应用这种脉络的代表性作家是长期活跃于西欧把木炭变相应用于艺术,得到大家认可的朴善基作家。

 

 

  吊在尼龙绳的木炭通过他的手以建筑物、家具、几何形态等自由形态再现出来。我想这种工作的出发点是始于对自然和文明相关的作家格外的关心。但是,自然的木炭和文明形象相结合后,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上的共鸣。

 

   虽然吊在空中摇晃的木炭椅子只是幻像而已,但却无法控制我们过去坐下的冲动。作家把看得见的和隐藏在人内心中欲望的矛盾,转换成为快乐的游戏。

 

 


  如果,通过经别人手工的东西中能够感受到视觉性、触觉性地那个人,好像未免有些夸张。韩国艺术家孙孙真雅作家选择了其亲近对象——18世纪法国宫廷家具,通过其对象表现了人类存在的多面性心理。通过多样角度和表面的多彩质感表现的椅子,可联想到像肖像画形式,这时的事物比以前在那座位上休息的人,在感觉上更能生动地表现他们的心理。有条不紊的椅子摆放方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稳定感和舒适感,椅子的实体中派生的细微实线和有时起波澜的圆圈中,完整地感受到极度地紧张和激动的感情。椅子的这种拟人化形象中,我们忘记作为事物的椅子,作为回味自我的思维对象来注视椅子。


·上一篇文章:艺术的国家营销
·下一篇文章:观“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有感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artworld/0751971240KIEDD9D53HG622DGCKA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