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茂谈书画造假中的"改款"书画

李元茂谈书画造假中的"改款"书画


来源:《青年时讯》  文章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07-05-12 08:02:31

    日前有人持一幅旧画求鉴,画标签是“陈淳道复先生百寿图”。开卷视之,在画面右下的树杆旁有牡丹两株,画面中部有藤萝缠绕于树杆,画两只绶带鸟落于稀疏的枝头上,树杆及树枝皆用水墨画成后略施淡色,树叶用没骨点染法点之。右上方有隶书题“百寿图”三字,接下有行书一行“画于竹报平安馆”,再下有草书“陈道复”三字,下钤“陈道复印”白文印和“白阳山人”朱文印。

    陈道复(1483~1544)是明代中晚期大画家,名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苏州人。因转益多师,以狂草入画,创立了水墨大写意画风。在他传世的花鸟画当中,大多水墨与设色相兼,钩点法与没骨法并用的画风。他的绘画特色是淋漓洒脱,笔简、放纵,其作品多纸本且多为流传有绪之物,传世作品可知者有189幅,多为国家各级博物馆收藏。

    综合审视:从这幅画的包浆旧度能看出是清中晚期之物;再从绘画风格及笔墨特征看,属清中晚期的海派画作,这是从绘画的地域风格印证出的时代风貌。观该画虫蛀满纸,映光视之,上半部全部烂掉,在修复时补画了树枝。左下部有挖掉字迹的痕迹,可知原画在左下方有名款,是在修复时已被人挖去。再细审右上方的一行款识,有浮现在纸上不能入纸里的痕迹,钤盖的印鉴也不能深入纸中。从以上诸迹象可知,该画是在民国时期挖掉款后又填写的款识,因其画法与陈道复略似,故填款为陈道复。

    旧日的书画商人为了蒙骗买主,常利用旧书画进行改造。改款就是其重要的改造手段之一,这种改名款的做法大多是将小名家的名款改成大名家的名款,近代书画改为远代书画,远代书画改填为后代大名家的书画等等。其改款手法大约有以下五种:

    一、挖款法:旧书画的挖款多与修复揭裱一起进行。用干净毛笔蘸清水,顺着原款、印边沿画一个圈,然后用刀具顺着画湿的圈内沿将纸刮开,再用镊子将有款部分镊去,即可挖去原款、印。然后将要补的纸略大于挖口也用湿毛笔画圈取下,用极稀浆糊以毛笔在挖口与补口上刷拭后,迅速合口补成。补料多从画本身取下,或找相近的材料作补。

    二、刮款法:用干烘见焦的锯末置于有款、印处以去湿气,再用利刀刃与尖将款与印轻轻刮去,功夫好者,只见字掉而不伤纸面,但有时墨已渗入纸中,须将纸刮掉一层。若印鉴有油,始终去不掉,刮掉一层的纸质已薄,须从它处取而补之。高手补者,光照亦不易看出。刮后若不补,见白处用色全之使色泽统一。

    三、洗款法:多用于不太破旧的绢本及熟制纸书画,作伪者多用皂角水蒙之款处使墨浸透,浸数次后,用利刷将款印洗去。见白起毛处以浓度极高白芨汤过之,同时全色,使不起毛且发光与它处一致。

    四、裁款法:多用于原款印靠边者,与修复同时进行。连款带画一起裁去使成无款画,或根据画面可裁割为数幅无款画,然后再填款。此法亦可归于“后填款”。

    五、只改标题法:在古代不落名款的画很多,如北宋人之画、两宋院画人及明初画院人之画皆不落款,但画轴上却有相应的标题。画商即将画风近似的后代无款画改标题为前代画作,以明代画院画改为南宋院画的例证为多。

    对于改款书画的鉴别,主要看有无挖、洗、裁的痕迹,再看款、印是否能与纸、绢的色调一致,一般填款皆浮于表面,不能渗入纸绢中。凡是改款的书画,总是离不开填款、钤印,但是所填的名家之款与本书画的笔墨特点势必不能一致,有的会相距很大;如果所填名家与本书画的年代相距甚远,那就会又出现一个时代气息问题,这个问题是任何人也克服不掉的。故鉴定改款书画必须先仔细审视书画本身是否真确,再看款、印是否与本书画体式一致,三看画面的新旧是否统一。

    还要提醒的是:如果书画上有引首章的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将引首章也一并裁挖的特点而容易鉴别;如果不裁挖引首章,势必与后钤之名章有所区别,则更容易鉴别。贾树/文字整理(李元茂,书画鉴定专家,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书协副主席。)


·上一篇文章:古代书画赝品简易鉴别法
·下一篇文章:八大山人书画及拍场辨伪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jianding/075128231A9EAAD5JG645A197099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