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器的仿制手段与几种鉴定方法

古陶器的仿制手段与几种鉴定方法


来源:央视国际  文章作者:佚名

    [内容速览]随着河南境内一座北魏时期古墓被盗消息的披露,在北京古玩市场上冒出了一批古陶俑。这批古陶俑的出现引起了文物专家的关注,并掀起一场北魏古陶俑“抢救性收购”的热潮。然而,古陶俑越收越多,其真伪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古陶器的鉴别显得愈发重要。古陶器到底有哪些仿制手段,鉴定专家会告诉你鉴定古陶器的几种方法。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17日电: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在古玩市场,如果是真品,被人买走,就叫做“拣漏”;如果是赝品,被人买走,就叫做“打眼”。“拣漏”的人自然是满心欢喜,但是,“打眼”的人也绝对不会高喊“打假”,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历来就有“古玩市场不打假”的习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习惯,所以热闹繁荣的古玩交易市场背后,就隐藏着很多行业里的秘密。要想在鱼目混珠的古玩交易市场中淘到古陶器的真品,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对古陶器真伪的鉴别能力。

    1993年春天,某家报纸披露了一条消息,消息说,河南省境内一座北魏时期的古墓被盗,古墓中的陶俑陪葬品几乎被盗幕者洗劫一空,这个消息令中国考古界十分震惊和痛惜。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这些作为陪葬品的陶俑,是当时的人们仿照当时社会的各类人物还有些动物制作的陶器。那么北魏时期的陶俑,流传至今,就是我们出土的是极其有限的,数量非常稀少,那么,这些东西呢,无论是它的的考古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讲,它应该是作为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的。

    在中国的古代,上层贵族人物死后下葬的时候,要在其坟墓中放入大量的陶俑作为陪葬品,以显示其尊贵。正当人们为这批河南被盗陶俑的命运担忧的时候,在北京古玩市场,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993年10月,北京的天气秋高气爽,南三环的潘家园古玩市场热闹非凡。在一家出卖古玩的摊位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古代的陶俑,这些陶俑外表斑驳古旧,很像是刚从土里挖出来的。然而,它们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毛晓沪:中国人很忌讳这一点,他认为这东西不吉利,谁也不会说跑墓里挖来那个陶器摆在家里头,那玩意儿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里头是接受不了的。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蜂拥而入的外国列强为中国的古陶艺术所倾倒,他们如获至宝,进行了大肆的掠夺和外运,致使中国大量的古陶器流失海外。

    毛晓沪:他们到中国来,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很了解,你像那个唐三彩、北魏的、汉代的这些俑什么的,他们认为呢,这正是体现了东方文化古代艺术的一种风貌,所以他们是非常喜欢的,他们没有这种忌讳。

    到了民国中期,这些流失海外的中国古陶器在欧洲的文物市场上价格飞涨。当时,最受外国人钟爱的中国古陶制品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带有釉面的陶器,它也是古代贵族人物的一种陪葬的冥器。一件黑色或者蓝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
 

    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敬荣:唐三彩国外人为什么后来就外国人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它颜色比较鲜艳,有点火爆热烈,代表着大唐盛世,所以美国人、欧洲人特别喜欢。

    受欧洲古玩市场的影响,中国的古陶俑市场也在民国中期以后开始升温。随着考古业的兴起和发展,年代愈久远的古陶器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特别是彩陶或者彩绘陶时期以前的陶俑作品,收藏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被造假最多最滥 浅谈郑板桥书画辨伪
·下一篇文章:作伪手段层出不穷 书画市场需要规范鉴定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jianding/0771882355FH7121F24JD1D211IHD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