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的饺子帖

黄胄的饺子帖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中国有句俗话叫“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从前一句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岁月里,饺子这种今天看来普普通通的北方面食,过去竟是中国百姓最想往的美食。如今的人,只要不怕麻烦,天天吃饺子、顿顿吃饺子都吃得起。可是在20多年前的“文革”岁月里,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买什么都凭票,平时要想吃顿饺子,还真算奢侈。只有在元旦、春节时才能包几顿饺子,而饺子馅也永远是以白菜为主,想换换口味,吃顿韭菜馅的都很难。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时值寒冬腊月,韭菜生产季节已过,只有数量很少的盖韭,量少,价格自然就贵,甚至有钱都买不到。莫说平民百姓,就是名震中外的大画家,也为能在春节期间吃上一顿韭菜馅的饺子而犯愁。黄胄1975年春节写下的“饺子帖”,就真实记录了那个贫穷、荒唐的年代。
  1975年春节前几天,家住北京三里河的水电部老干部付克外出回家,发现门缝里有一封信,付克忙打开细看,信是好友黄胄写来的,内容如下:明明付克, 如果你们能买到2斤韭菜,热烈欢迎你们光临舍下吃饺子,如果你们买不到韭菜,也欢迎你们来吃饺子!敬礼 郑闻慧 黄胄代笔
  当时正是“四人帮”猖獗,极左路线横行时期,人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黄胄头上还比别人多了一顶“黑画事件骨干”的大帽子,政治上潦倒,生活上贫困。尽管如此,黄胄依然非常乐观,在新春佳节,他想换换口味,包一顿韭菜馅而非十几年一贯制的白菜馅饺子吃。于是黄胄给他信得过的好友写了这封信,因为当时有不少人怕受牵连而避而远之。
  那时北京还没有现在如此普遍的蔬菜大棚,更没有今天的绿色通道,蔬菜一过了季,就休想再吃到。北京郊区农民冬天生产很少量的盖韭,主要用来招待外宾、各种会议用餐,再就是摆在大菜市场装门面,显示“物质极大丰富,人民过了一个欢乐幸福革命化的春节”。这种盖韭的生产方式是用土砌成半人高的护墙挡风,然后把地向下挖30公分左右,种上韭菜,上面盖上草帘子。这种韭菜生长很慢,产量极小。付克四处奔波,费尽周折,总算是买到了2斤韭菜。
  大年初一,付克夫妇拿着韭菜,前往北京羊坊店军博宿舍黄胄的家中。黄胄为这2斤韭菜还专门拿出了保存多年的一瓶茅台酒,算是美酒配美食吧。两家人吃着韭菜馅饺子,喝着饺子酒,过了一个在那个年代十分丰盛的大年初一。
  也许是对国事的忧虑太多,也许是美酒醉人,也许是舍不得放开吃,饺子没有吃完。黄胄把饺子放在盘子里摆好,留着晚上再吃。
  吃完了饺子,付克夫妇起身与黄胄一家人告别。临别之际,黄胄感叹地说,什么时候,冬天能随便吃上韭菜馅的饺子啊。恰在此时,收音机里传来“今年春节市场供应格外丰富,各种蔬菜琳琅满目,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一个大画家、一个副部长,在冬天吃韭菜饺子尚且不易,何况一般的平民百姓。“饺子帖”真实地记录了这件事,堪称珍贵的历史文物。

  (原载2月24日《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于彬 吕品文)
 


·上一篇文章:米芾索图戏卧佛
·下一篇文章:黄纯尧“刁难”徐悲鸿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072111734584HFKGBHG0G4906A67B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