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和徐悲鸿文坛画坛两伯乐

叶圣陶和徐悲鸿文坛画坛两伯乐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本站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自1923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近10个刊物的编辑,许多后来的著名作家的处女作曾得到他的热情指点,在他的帮助和扶持下得以发表或出版。

  茅盾的处女作《蚀》三部曲就是经叶圣陶热心推荐后,在当时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叶圣陶还对这部小说作过字斟句酌的修改,并建议作者将笔名“矛盾”改为“茅盾”。后来,“茅盾”成了沈雁冰固定的笔名。

  当今中国文坛泰斗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也是由于受到叶圣陶的奖掖而得以问世的。1928年,当叶圣陶接到巴金从法国辗转寄回的《灭亡》书稿后,亲自撰写了新书预告:“这是一位青年的处女作,写一个蕴藏着伟大精神的少年的活动与灭亡。”后来,作品在1929年1月号至4月号的《小说月报》上连载。

  大革命失败后,丁玲创作了第一篇小说《梦珂》,把它投给《小说月报》。有一次,叶圣陶从积满灰尘的稿件堆中发现了它,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新意,于是给丁玲提了些意见,嘱她修改。后来,小说在1927年12号《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此后,叶圣陶又帮助丁玲发表了著名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并与茅盾一起热情撰文,对作品作了高度评价。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位女作家就这样被扶植了起来。

  “雨巷”诗人戴望舒,青年时代就禀有诗才,但他总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把创作的诗稿压了一年,不敢拿出去发表。叶圣陶发现后,当即予以刊发,并写信给他表示赞赏。戴望舒由此逐渐成长为我国自成一派的现代诗人。

  后来,便有许多人称颂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坛伯乐”。

  无独有偶,徐悲鸿堪称为我国现代画坛上的伯乐。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中,他发观、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上“南北二石”的傅抱石和齐白石,也都曾得到徐悲鸿的相识之力。

  20年代,民间老画师齐白石定居北京,由于生活清贫,他只能以卖画维持生计。面对当时为保守派垄断的北京画坛,齐白石“十载关门”,他大胆突破,艰难探索,勇于创新,终于“扫除凡格”,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却遭到“正宗画家”的极力抵毁与唾骂。1929年,年仅34岁的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他慧眼独具,不顾世俗非议,大胆聘请年已66岁的齐白石担任国画系教授,并亲自驾着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后来在展览会上,徐悲鸿又率先把“徐悲鸿定”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还亲自奔走为齐白石编画集、写序言、联系出版社。徐悲鸿用他的真知灼见和无畏呐喊,为齐白石筑起了一堵高大的墙垣,终使齐白石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一代艺术宗师。

  1933年夏,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一天上午,出身贫寒的傅抱石拿着一卷画登门求教。徐悲鸿看了这些出自一个29岁的年轻后生的作品后,非常赏识,便说道:“傅先生的画,顶顶好!”并建议说:“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经费问题,我给你想办法。”后来,徐悲鸿特意去找当时的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熊式辉开始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徐悲鸿便拿出自己的一幅画,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我一张画吧。”熊式辉这才同意资助一笔留学经费。当傅抱石从日本学成归国后,徐悲鸿又推荐他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傅抱石后来的成就证明徐悲鸿当初没有看错人。


·上一篇文章:国画大师陆俨少的深圳岁月
·下一篇文章:黄纯尧“刁难”徐悲鸿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gren/072613161KEI7020I04B662097D7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