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圣母子

拉斐尔:圣母子


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画中,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母亲与孩子头上环绕的两道光环,是他们圣洁的标志。拉斐尔无需用这种标志来展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他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尔创作这个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确立了耶稣在画中的重要位置。
   看圣母脸,我们可以发现,她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

  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只有一个拉斐尔,他为我们创造了女性美的典范,以至这种典范到今天仍是后辈们难以企及的;只有一个拉斐尔,他使圣母真正回到了人间,成为我们理想中柔美的化身。


  恩格斯在论及人类双手之神奇功能时,所列举的第一个范例便是"画圣"拉斐尔的壁画。在思想巨人的脑海里,拉斐尔的画作是人类艺术生活中的瑰宝。


  到了19世纪末叶,在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分庭抗礼、印象派象崛起的奇峰般矗立在画坛的时候。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的大师们成为革新艺术家们众矢之的的时候,拉斐尔·桑蒂,这个历经几个世纪巍然不倒的艺术巨子,这个感召了众多同样伟大的艺术灵魂的画家,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嘲讽。究其原因,是因为拉斐尔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模本的兴盛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标准;新近的流派为了推翻既有的成例,建立自己的统治原则,抹掉拉斐尔的名字便首当其冲。


  但当印象派的大师雷诺阿抱着嘲讽的心情去参观拉斐尔的画展时,却在《椅中圣母》(图1)的面前羞愧地无地自容,伟大的艺术语言同样感染了反叛者的心灵,雷诺阿于是开始以一种新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描绘阳光下的生活(见《正部》-"艳阳天")。


  1483年4月6日,拉斐尔生于乌尔宾诺城大公的一个宫廷画匠家里。默默无闻的父亲是他学习绘画的第一任老师,7岁时拉斐尔的母亲不幸逝世,4年后父亲又离开了他。公爵夫人收养了他并供他学艺。


  21岁时,拉斐尔完成了他的第一件作品《圣母的婚礼》(图2)大略说的是童贞女玛利亚嫁给木匠约瑟的《圣经》故事。平凡的题材由于拉斐尔的机智----画上了一个折树枝的年轻人而彰显不凡。传说玛利亚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因此许多年轻人都来向她求婚。教堂主事告诉求婚者,谁拿树枝,玛利亚就嫁给谁。婚礼那天,唯有约瑟手中的树枝开了花,玛利亚就嫁给了约瑟。画作上,失望者的举动凭添了许多生气,增加了戏剧冲突。


  同年,他来到了艺术之都佛罗伦萨,自幼孤独却生活优越的他,此行是抱着以技艺博取"功名"的志向(比起许多艺术家这个志向有些"形而下",然而她所带来的结果足以使世界为之侧目)。命运如他所愿,他果真成为了最红最富有的大画家。


  那时的佛罗伦萨,名家并立---老一辈如芬奇已经创作完成了《蒙纳·丽莎》,少壮派如米开朗基罗,他的《大卫》已经矗立在广场上了。这个初处茅庐的小字辈该怎么在天才辈出的行列里展露头角?

  在这里拉斐尔聪明地学习了许多大师的长处,他着迷般地绘制着一幅又一幅的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秀美而纤巧,是已往任何画家所不曾企及的,整个佛罗伦萨目光为之一亮。相比起来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充满着男性世界的阳刚气息,达芬奇的圣母仿佛笼罩在一层烟雾里,似乎可以伸手触及实则相隔万里,而拉斐尔的圣母有时象是普通的农家美妇(图3《圣家族》)、或是充满丰韵的寒门荆钗(图4《圣母》),有时则有帝子般高贵风雅(图5《纱罩圣母》)、间或诗人漂泊世外的恬淡清幽(图6《绿野圣母》),这些是我们所熟知的至少是可以感知的属于人世间某种美好理想的富集体,于是拉斐尔的圣母即成为了艺术的典型化的实例。

  关于拉斐尔画圣母的灵感的说法有许多,主要的有如下几种:或圣母的形象来源于拉斐尔心目中其亡母的幻象;或柔弱的拉斐尔深深地爱上了略比他年长,温柔美丽的养母公爵夫人,他便以心目中的偶像作为题材;或拉斐尔遍访佛罗伦萨美女,以寻找他心目中的圣母;或圣母在拉斐尔梦中显灵。

  第三个说法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暗中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作我的模特。由于美丽的人太少了,在创作时也必须求助于头脑中已形成的理想美的形象。

  拉斐尔的圣母画美丽之外,具有一分其他画家所没有的灵气,一分属于人间的灵气。这似乎便是他创作上的灵感。

  《美丽的女园丁》(图7《花园圣母》),据说在花园中漫步的拉斐尔,偶见园丁的女儿在花从中欠身剪枝。劳动女孩的健康、美丽深深打动了画家,于是立即拿出速写本画下了这一动人的少女形象,后来又根据速写创作了这幅名画。

  《椅中圣母》,传说画家一次出席宴会,在来宾中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少妇,以动人的目光看了画家一眼,这一瞬间使画家感动异常。当时拉斐尔却没有带速写本,便随手取一块面包,迅速地将这难忘的一幕画在了面包上。回家后,这位偏头侧坐的美丽少妇变成了画里椅中深情回望的圣母。

  圣母画的成功,为拉斐尔带来了所需要的声誉。26岁时,他被推荐给教皇朱诺二世。这位爱好艺术的"伟大"的教皇立即任命他为梵帝冈宫的装饰负责人。为了应付大量的工作,拉斐尔开始雇佣大量的助工和学徒,通常是自己完成主体,别人辅助完成。人们发现了他的另一艺术天分--善于处理庞杂的大场面。

  他的野心开始得到满足,教皇赐给他极高的权限,每到一处都受到王者般的礼遇,他成为艺术界炙手可热的"明星"。

  然而,拉斐尔仍旧不能忘记他的圣母。1514年,他独自绘制了一生中最后一幅画作--《圣母与圣西斯德》(图8《西斯庭圣母》)。画家似乎遇见他生命的悲哀,义无返顾地传递着一种逝之流去的美,为人类留下了"即使地老天荒,仍不失却价值"的名作。

  1520年,37岁的拉斐尔倒下了,与其说他的才能与精力是被雪片似的定单、无休止的工作夺去的,不如说是他追求"功利"的野心毁灭了他。

  在他的安息之所--罗马圣贤祠,刻上了这样的墓志铭:

  这里安息着拉斐尔
  他活着--大自然害怕被征服
  而他死后
  又担心自己死去


·上一篇文章:修拉:大碗岛夏天的周日午后
·下一篇文章:毕加索名画《江湖艺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minhua/072141639415K56FJD21B5I3EFFG88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