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普及发展农民书画纪实

萧县普及发展农民书画纪实


来源:《拂晓报》  文章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07-10-01 10:04:04

幸福生活入画来——
萧县普及发展农民书画纪实

    萧县,曾被国画大师李苦禅誉为“国画之乡”。1993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近年来,这个县先后在张庄寨、黄口、龙城、王寨、杨楼等乡镇建立了10多个农民书画艺术协会,大力普及书画艺术,在全县形成了一支规模浩大的民间书画队伍。目前,全县可施丹青者近3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人人可在自如间彰显出自己的艺术风采。

    画乡文化底蕴丰厚

    萧县春秋时称“萧国”。史料载:萧县隶彭城(即江苏徐州),“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这里自秦汉起就是贯通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之地。在这里,曾出土过良渚文化的彩陶和汉画像石,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系萧人。以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乡村出现了乡土书画家群体,清中晚期形成民间中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自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萧县农村走出来了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及萧龙士等美术大家;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吴燃、郭功达、卓然等50多位书画大家走出萧县,笔耕在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萧县民间,尤其是农民水墨写意和书法活动蓬勃展开,至90年代初,书画队伍已达万人之众,笔墨成趣者近三千人。萧县书画对中国画·水墨写意情有独钟,重笔墨,重生活,重诗情。萧县民间书画活动的开展,既出了人才,又出了作品,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艺术百花竞相绽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萧县国画艺术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老一代艺术家成就辉煌,名震四海,新一代承前启后,创新发展。龙城内外真可谓“作者相望,大雅为群,童叟妇孺,乐施丹青,金石成钅录,诗歌升堂”。

    随着书画队伍在不断扩大,为提高绘画水平,相互切磋技艺,他们还组织了多家画院。1981年,全国第一家县级书画院——萧县书画院成立,从而使国画艺术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书画院积极开展和举办书画展览、对外交流、培训辅导全县书画队伍等活动。同时,与有关单位合办了两所艺术高中,每年为艺术院校输送一批书画人才,至今,学业有成的学子已有300余人,分布全国各地。另外,电视函授大学、老年大学、联合大学萧县教学点,均有书画专业。后来成立了“萧县书画学会”等十余个社会团体, (下转第2版)还形成了有100余家书画装裱店的书画一条街。1987年在萧龙士的故乡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刘套农民书画院,更是推动全县书画向厂矿、农村、家庭辐射延伸,聚集在书画周围的有种菜能手、养猪状元、果树土专家、建筑工、屠宰户、木匠等等,他们根植于农村,种葡萄的画葡萄,种蔬菜的画蔬菜,养家禽的画鸡鸭,稻谷棉花、荷塘潇雨、翠竹红梅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一物一景成了激发他们创作的源泉。农民理发匠段自然在书画院长刘惠民、郑正的悉心指导下画虫鱼,画出的群虾,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在广州参展时曾被一日本客人误认为是齐白石大师的作品而惊叹不己。

    农民书画院成为培养书画家的摇篮。目前,书画院已聚集1000多名书画会员,书画研究会会员达200余人,其中有16名安徽省书画家协会会员,他们中有许多人的书画艺术成就引人瞩目。据统计这些农民书画家先后参加县以上展览5000余人次,在市、省和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者1200多人次,多人先后在各级书画展览活动中获奖。

    纵情书画播撒和谐

    “书画心画”,“字为其人”,书画艺术表情达意。优秀的书画艺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而且滋润、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孕育了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乃至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无论是激人奋进、爱国爱家、歌颂真理正义的书法,还是描绘丽山秀水、美人美物的绘画,都能给人赏心悦目的荚的享受,净化心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

    群众性书画活动的开展,加快了萧县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走进机关、学校、商店、农家,随处可见悬挂着的书画作品,看亲访友,以往送酒肉作礼品的习惯被书画作品替代,青年人结婚,书画成了嫁妆。刘套镇徐庵村女画家王淑玲结婚时不要彩礼电器,红色画案、文房四宝陪嫁在当地传为佳话,如今在她的带动影响下,丈夫习耐,婆婆裱画,家庭生活画意浓浓。12岁的女孩刘娟自进入刘套农民书画院习画以来,通过四年的勤奋努力,水墨写意技艺进步神速。像刘娟那样,现在书画院已吸收100多名学生加入,郑正先生告诉笔者,培养年轻人,为的是让画乡后继有人。马新梅、柳毅诚、陈朝晖等一大批从农村走来的青年农民画家如今已经成长为支撑画乡发展的希望。

    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萧县,受书画艺术的感染熏陶,处处吹拂文明之风一走进书画氛围浓厚的刘套、张庄寨、王寨、新庄等乡镇农村,随处可以看到和谐文明的新气象:打牌相聚议论是非的少了,学习书画读书看报的多了;街头巷尾打架吵嘴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粗话脏话少了,讲文明讲礼貌的多了;无事生非的少了,尊老爱幼的多了;东邻西舍丢东西的少了.拾金不昧的多了,“书画”二字已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书画还促进了萧县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萧县县政府先后举办了四届民间书画艺术节,每次活动参展作品在3000幅以上。在县城形成的“书画一条街”,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据不完全统计,萧县每年书画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


·上一篇文章:中国当代艺术 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
·下一篇文章:天价大王 毕加索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idian/0710110442J1GCA7AAF2GJJDCFK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