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控诉中国画廊像"菜贩子" 没耐心讲究短平快

画家控诉中国画廊像"菜贩子" 没耐心讲究短平快


来源:北京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北京荣宝2012春拍日前落槌。1.51亿元的成交额,共计成交1500多件艺术品。3月24日,中国嘉德也将拉开拍场大幕。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拍品行情要好于预期。而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余丁看来,这不过再一次验证了“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倒挂”的常态而已一方面是艺术品交易大国,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重要部分的画廊业长期疲软。

    记者了解到,国内实行经纪代理制度的画廊已近两千家,可这个着眼于解决画家创作与推广两难的制度,并未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书画交易领域,不少画家更习惯于原有的手工作坊式,即在自己工作室或委托中间人卖画。

    画家

    宁可自销,不要“菜贩子”

    陈泗伟和爱人5年前从山东辞掉高校的工作,双双进驻宋庄艺术区,开起了艺术夫妻店。专攻风景油画的他坦言,其间自己找过多家画廊,希望能协助推广自己的部分作品,“可他们就类似于"菜贩子",根本不可能做到与画家共同成长。”具体表征为:既不在前期提供市场需求导向,也不在后期为推广投入。几年下来,未签约过一家画廊的他依然故我地做自己喜欢的学术画。他爱人张庆慧的境遇稍好一些,目前与三、四家画廊有签约合作。“不过一般我只会同意由他们代理一年。”她告诉记者,一家画廊曾经在展出她的作品数天后,就卖出十几幅,却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托交付成交金额。“没有诚信度的画廊主,还不如"菜贩子"。”

    李洪涛很看重画廊能给予自己的“襄助”。“毕竟创作和推广两头都要占用精力,有人帮忙打理推广,自己就能一门心思搞好创作。”不过,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去年才进入宋庄艺术区的他也承认,当前最要紧的是拿到中国美协会员资格,然后多参加展览甚至拍卖,引起画廊的注意。他说,其实画家并不希望既做艺术生产者又做销售员,但当前画廊的经纪代理制度并不完善,无奈之举只能是画家两头兼顾。

    曾经和中西方画廊都有过合作的画家赵孟君认为西方画廊更有耐心,“为了推一本画集,它可以等上一年,更不用说包装画家本人了。”而国内的一些画廊更讲究“短平快”,往往低价买进一批,然后再伺机高价卖出。“同样是推广交易,国内的画廊有时候已沦落为普通销售者。”在他看来,也正是这种“沦落”,让画廊多了叫卖作品的吆喝声,而少了对画家的引导与发掘。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寻根与回归:油画市场步入价值反思时代
·下一篇文章:轻传统重当代 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多远?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sc/12459819020AD0EI5HF8J66JBI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