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艺术品趋于理性 有钱人也开始看价格了

购买艺术品趋于理性 有钱人也开始看价格了


来源:东方早报  文章作者:陈序


(高更《清晨》)

    过去一周,被证明定价过高的东西,不仅仅是上海市场上的中石油股票。

    上周三晚,一幅表现塔希堤岛妇女在芒果树下晨浴的油画拍出3920万美元。看似价格惊人,其实不然。首先,画的作者是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苏富比拍卖行原打算至少可拍得4000万美元;其次,据说买主是惟一出价人;另外,最后不到4000万美元的成交价还包括了佣金。

    那场拍卖估计成了天堂里的周末谈资。相比高更,一向是印象派画家价格风向标的凡高心情更糟。他最后一幅风景画《麦田》,甚至无人问津,成为当天20件没找到买主的艺术品之一。救了高更的英雄是香港人JosephLau(刘銮雄),但即使是他也不愿意再多出一分钱。吹进顶级艺术品市场的清冷空气仿佛直接来自全球经济大气候调整,老买家不再挥金如土,新买家略显羞涩。学习过西方美术史之后,华人富豪尚未敢在炫耀消费时忘记看价格。

    艺术品市场上一次非理性繁荣是日元大幅升值以后,很多年不露面的巨匠大作通过拍卖商流向东京和大阪。在西方,仅纽约市靠出卖不动产得到悬挂展示部分名画的权利。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看过一次西方绘画展,作品由日本一家私人赞助的艺术史研究所提供,其中部分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质量胜过欧洲博物馆的平均水平。那年应是泡沫最大时,东京股市已于1989年见顶,不动产价格还在涨最后几个百分点。此后某天,泡沫破灭,流动性一夜流尽,日本人忙着卖达芬奇救破产的银行,无暇来上海普及西洋艺术史知识了。

    有缘目睹意大利人丁托列托和西班牙人格列柯的原作,使我对泡沫经济心存感激。就读于地产商捐助学校的小朋友应有共鸣。只是,我们都没有亲身经历泡沫结束后的日本。各种原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可以长命百岁,而死,意外地快。

    境外市场的流动性困难已由次级贷款危机引发。欧美金融企业相互传染早不稀奇,亚洲首例也于近日出现。上周四,受迫于市场抛售亚洲高收益债券,碧桂园控股被迫放弃逾1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不久前,凭借在中国内地开发房地产的资格和土地储备,碧桂园控股的女老板被媒体封为中国首富、亚洲女首富。现在,投资者蜂拥逃向安全资产。他们眼中,5年收益率9.25%、10年收益率10%的融资价格,中国首富的信用都不值一哂。取而代之的,是房地产业作为流动性最后终结者的可怕名声。

    同时,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境内流动性。11月26日起,近2000亿元资金将作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退出市场。这是内地今年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超过1988年创下的13%的历史高位。虽然绑住了商业银行放贷赚钱的手脚,央行丝毫不手软,足见最高层决心之大。加息,也是朝夕间的事。

    识相的,如基金,纷纷减仓,不敢奢望重现三季度的辉煌业绩,只求比散户跑先一步。据报道,10月份,开放式基金全部跑输大盘,且有49只基金收益为负,部分基金投资者开始赎回。

    忘了哪位有名的有钱人说过,如果你需要看价格,你就买不起。此刻,有钱人也开始看价格了。
 
    新闻背景:[世华财讯]美国股市9日收盘下挫 苏富比市值大幅缩水
 
    美国股市9日收盘下挫,主要股指最近三个交易日的累计跌幅已创出了五年之最。苏富比拍卖公司(Sotheby's)市值进一步大幅缩水,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 简称:房利美)因房贷亏损增加下跌,默克公司(Merck & Co. Inc.)则因同意支付近50亿美元就万络(Vioxx)诉讼达成和解而上扬。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投资书画精品“方寸”也可入手
·下一篇文章:艺术品拍卖不断升温 投资为其“火上浇油”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111592636H368CHDC0ED64DF75KA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