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书画价格“灌水”内幕

揭开书画价格“灌水”内幕


来源:新华日报  文章作者:张粉琴

  最近,海外一家权威艺术专业杂志发布了“200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十大天价排行榜”,并同时指出:国内一些拍卖行公布的书画价格往往“浮报灌水”,此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2004年更严重到令该杂志在编排排行榜时不知所措。那么,在火爆的书画市场背后,谁在为书画价格“灌水”?怎样“灌水”?“灌水”的动因是什么?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的一些书画经纪人。

  在书画圈,价格“灌水”是一个敏感而又经常被提及的话题。据经纪人分析,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画家本人“灌水”,即自送作品参拍,然后自己高价买回。有些名气不大的年轻画家,往往会采取这样的方法为自己营造市场,抬高身价。花心思的人,还会制订一个“三年计划”,如第一年为自己的作品叫价1000元每平方尺,第二年叫价2000元每平方尺,第三年叫价4000元每平方尺,如此一来,市场不仅认识了这个新面孔,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价位看涨、大有潜力,值得投资。另外一种情况是已故画家的亲朋好友在“灌水”。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驰骋中国画坛的名家,都给他们的后代或亲朋留下了不少作品。为了使手中的画增值更快,他们要么自己抛出一两幅作品,出资托人高价竞买回来,要么是市场上一旦出现该画家的作品,他们就不惜高价,志在必得,目的都是使自己手上的藏画整体价值更高。对于上述两种情况,拍卖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拍价越高,他们的佣金越高,何苦问得那么细呢?目前大家议论最多的是第三种情况,即买家、卖家和拍卖行共同“灌水”。假如现在有一幅名人名作要开拍,预估最高会拍至200万元。那么买家和卖家在拍卖行开槌前就已按200万达成默契,佣金也按200万成交价收取。但在随后的公开拍卖中,这幅画却可能被这位买家喊至300万甚至400万。这又是为什么?原来,买家买这幅画或是打入固定资产以避税,或是拿到银行去抵押贷款,画价当然越高越有利,而拍卖行也因此留下了良好的成交业绩。这种“灌水”三方得益,隐蔽性强,不易暴露。

  几位经纪人在揭开了书画价格“灌水”的内幕后,又郑重地告诉记者,艺术市场的繁荣是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书画市场的主流还是好的,不能因为有部分“灌水”现象而打击一大片。因为毕竟中国的书画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急剧膨胀中掺杂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不足为奇。


·上一篇文章:2004年中国书画市场行情盘点(一)
·下一篇文章:2005,书画市场谁主沉浮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130183216633720484CG13JBHH36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