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标发明人王勇龙:书标增值空间很大

中国书标发明人王勇龙:书标增值空间很大


来源:天津视窗  文章作者:刘东阳  录入时间:07-06-17 08:54:01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16日电:近日,首都师范大学的一堂讲座吸引了众多学子,大家被主讲人的传奇经历和他对艺术收藏品的挚爱精神所感动。这场讲座的主讲人就是中国版协书标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标发明人王勇龙。日前,记者采访了王勇龙,探寻他发明书标、铸造中国书文化收藏品的心路历程。 

    谈起发明书标的缘起,王勇龙感慨良多。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当过8年钳工、法院书记员,后来开始在商海里闯荡。虽然钱没少赚,但最后感到很茫然:干来干去自己迷失了精神家园,只是为赚钱而赚钱。在1997年的下半年他放下了所有的生意认真盘算自己的未来,思考有没有一种产品,不因时间的推移而贬值,相反时间越久它的价值越高,就像酒一样。时值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在深圳市邮局门口他看到人们在通宵达旦地排队买回归纪念邮票。这件事触动了他,让他领略到收藏品的增值价值。循着这条路子他又去广州考察,在广州邮币卡收藏市场他看到了电话磁卡、火花、酒标、烟标等收藏品,尤其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酒标拍卖价竟然达几十万元,更是触动了他:自己也要发明一种受人们喜爱又有文化内涵的收藏品。既然烟有烟标,酒有酒标,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是否也可以有书标?发明书标的想法逐渐在内心成熟。说干就干,他利用自己曾做过书籍防伪标志,和全国很多出版社有广泛联系这一资源优势,迅速联系出版社。经过精心的选材和细致的设计,中国第一套书标——“光辉的旗帜”诞生了。“光辉的旗帜”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肖像为主要图案,在深圳一上市就令广大读者爱不释手。 

    目前我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和再版的图书有20万种之多,如何在这么多图书中选择制作书标是王勇龙最关注的,也是书标收藏者所关心的。因此,书标的选材就成为书标出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书标是否热销的关键。王勇龙把书标的内涵规定为:以高度浓缩丰富图文表现主题、传递信息、提供导读功能的某一种精品图书的标志。而什么是精品图书呢?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畅销书,而是书标委员会每年从获得国家级大奖的图书、名列前茅的优秀畅销书和出版社创立品牌的重点图书精挑细选出来的。换一个角度来说,精品图书是经民意测验投票入选、被评为读者心中最美的书。王勇龙他们近十年已经出品的书标选题范围渗透到政治、历史、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内容涉及名山大川、风土人情、书画名家、历史伟人、古典名著等多方面,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要。正是这样的选题决定了书标不仅是源于图书、又独立于图书的文化艺术收藏品,同时也是散发着翰墨书香、美轮美奂的“中国文化名片”。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传承和推广中国书香文化的作用。正如王勇龙所说:“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收藏文化和美”。而由他发明打造的书标正是文化和美的结晶。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培育,书标的收藏群体已经基本形成。王勇龙介绍说,目前全国有书标收藏爱好者五六万人,其中铁杆收藏者五千余人。这些收藏者主要分为两大群体,其中之一是原来就有收藏爱好,如邮票、币卡的收藏者,这部分人有很强的收藏意识,看到了书标的收藏价值。而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图书爱好者,买书的同时看到制作精美、富于文化价值的书标也顺理成章地买了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趋富足,作为一种文化收藏品的书标的收藏人群还在不断扩展。 

    除了书标,王勇龙还相继发明了书花,开发了中国藏书票。与书标不同的是书花的内容含量、数量都增大了,它不是一次出完,而是以连续的方式出品,每套8至12枚,分几个年次出齐。中国藏书票是王勇龙在借鉴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书画典当悄然升温
·下一篇文章:“奥运收藏”逐渐步入高潮 年前介入最为适宜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6178541A6995E18DH3FGI25CKA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