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当代艺术品收藏中的龙头板块

油画:当代艺术品收藏中的龙头板块


来源:理财周报  文章作者:佚名

    四大拍行的春拍情况
   
    4月7日~4月10日,香港苏富比春拍,徐悲鸿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的新纪录。当代中国艺术专场总成交额214472400港元,刷新苏富比全球之当代中国艺术纪录。

    5月20日~5月25日,中国嘉德春拍,陈逸飞的《黄河颂》,4032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邮品钱币铜镜”专场第一次单独进行拍卖,6464万元的总成交额一举创下历史新高。

    5月27日~31日,香港佳士得春拍,共创下逾15.2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6.5%。“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及“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专场,创下清雍正桃蝠纹碗、香熏、御制宝座、龙纹釉里红壶、剔红盘的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

    5月31日~6月2日,北京保利春拍,当代艺术夜场总成交额2.4亿元人民币,创中国当代艺术单场最高纪录。其中吴冠中的《交河故城》以本场最高

    油画板块极速升温

    6月18日,民生银行( 12.14,-0.08,-0.65%)推出高端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投资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0%-18%,投资门槛突破了以往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的惯例,最低投资金额必须达到100万元,并且要以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

    吵嚷良久的艺术品投资的金融系,算是正式在国内的私人银行高端理财中有了实际可操作的标准,而非仅停留在设想和筹划阶段。

    对于为何推出此产品,民生银行的解释是:“根据中国民生银行发布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正经历着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中国传统艺术品和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表现都是越来越强,尤其是油画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证明这一繁荣景象的数据包括:2007春拍全球有80余件拍品价格突破千万,其中,油画有近30件,数百万金额的作品更是数百有余。 

    4月,徐悲鸿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7200万港元拍出,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5月,在中国嘉德,陈逸飞的油画《黄河颂》以4032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内地油画拍卖最高纪录。与此同时,靳尚谊的《画僧髡残》以16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本人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5月,北京保利吴冠中油画《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人民币再次刷新内地油画拍卖最高纪录。石冲的《今日景观》的1650万元人民币和毛焰的《记忆或舞蹈的黑玫瑰》的1001万元人民币,都创造了个人作品新的成交纪录。

    6月,香港佳士得,岳敏君的《画家和他的朋友们》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张晓刚的《天安门一号》突破1600万元人民币;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第8号》成交价亦突破千万……

    6月18日后,不到10天,纽约苏富比又传来张晓刚的油画《大家庭系列:三位同志》拍出2112万的纪录,而岳敏君的《金鱼》更是刷新了个人乃至整个中国当代作品的拍卖纪录,以1384000美元,超过3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这些数据无一不传达了资本的讯号:当对一件艺术品的购买超过千万门槛,很难再纯粹用喜爱的标准作完全的衡量。

    这些最初因为单纯地喜爱从艺术家手中几千、数万元被买走的作品,经过第一轮的换手后,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了资本市场的角力对象。这个资本,既包括西方买家已经成型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政治性话语,也包括中国本土新资客们一掷千金的强买势力。
 

 

    当金钱作为收藏的时候,是理性的。它们以趣味为前提,以历史为选择,筛选,更替;而当金钱作为资本的时候,是强势的,它们左右被选择的艺术家及作品类型,它们影响当代艺术的传播方向。资本的强势增加了作品价值判断的复杂性,一流二流三流界限模糊。当代艺术的首创者与市场新进的毛头小子平分秋色,甚至大有逊色。价值的评判体系——历史的选择成了强势资本的附属,当年成百上千是它,如今百万千万的也是它。资本部分地为历史买单的同时,更多的成了自身的赞助人。

    而在正常的资本里,以中国经济的世界期待,当代艺术的千万阵营远不值得大惊小怪。它还要更高,高的同时让相当一部分低下去。

    资本推动型牛市

    在资本市场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或者阅读过1992年广州双年展对于艺术市场的讨论。这是评判家吕澎及黄专等人策划下的,国内首次由企业投资举办的大型美展——广州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首次提出了以建立艺术市场、鼓励艺术投资为宗旨的艺术展览。总策划吕澎在采访中对此次展览的解释是:在90年代中国加速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着手探索和建立符合国际操作惯例,由中国人确立评判标准的艺术市场是顺理成章的事。把艺术推向市场,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艺术繁荣和发展的可取途径。

    1992年8月27日《羊城晚报》关于这次展览的报道放在了头版的重头位置,主标题是:中国艺术市场初露端倪;副标题:可能成为房地产及股票之后投资热点。企业投资艺术品收藏的意识在觉醒,深圳一家公司做成百万元油画交易。这样的主副标题去掉具体日期,放在今天任何一份大众类媒体依然合适,事实上,从1992年到2004年,这个市场的变化都不大,直到2004年。那一年全球最高华人拍卖单品为常玉的《跷腿裸女》,人民币778万多元;2005年徐悲鸿的《珍妮小姐》增长到2200万;2006年仍是徐的《奴隶与狮》为5700多万;到了2007年上半年,又被《放下你的鞭子》刷新到7200万港币。

    当年极力主张以艺术市场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批评家黄专强调的是:资本不用来赞助历史,资本就是负面因素,就是敌人。

    吕澎阐释的市场经济对当代艺术发展的语句中,如今看起来实现的只有资本进入的结果,“探索和建立符合国际操作惯例,由中国人确立评判标准”两大前提皆未完全实现。

    资本跑在了历史的前面,掌握了一时的话语权。但历史就是这样,尽管可以人为操纵,更多的仍是自我证明。

    另一方面,资本的好处也如此明显:沉寂了20多年,也努力了20多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不过两年的时间,仅仅因为财富的刺激,就从边缘走进了主流,开始有了自身的话语权——而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上一篇文章:书画“司法保真”法律效力存争议
·下一篇文章:文辞精雅书法率意名人信札藏市走红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7167582CA6A2C56ECCEA7KCFIJ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