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仅仅是纳凉的工具 “扇子”扇出大价钱

已经不仅仅是纳凉的工具 “扇子”扇出大价钱


来源:北京晚报  文章作者:佚名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这是老北京城里在民间传诵的一首民谣。老北京的时候,没有空调电扇,四合院大杂院的一些平民百姓,在夏天最常用的防暑降热之法就是使用扇子。在挥汗如雨的盛夏酷暑,一把扇子扇扇,清风徐徐而来,凉爽宜人,确是惬意。 

    扇子始于殷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晋代的《古今注》中已有记载。 

    扇,又名箑,《扬子法言》一书中《方言·杂释》篇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最早的扇子,多为羽毛所制。“扇”字户字下面就是羽字,古代扇子亦称“羽扇”。自古以来,扇子的品种很多,有羽毛扇、宫扇、竹扇、麦秆扇、苇扇、藤扇、檀香扇、绢扇、团扇、纸扇、折扇、芭蕉扇(蒲扇)等多种。扇子因南北地区不同,权贵富人、书香门第、平民百姓男女的身份各异,使用的扇子也不相同。从最初的羽毛扇,到宫廷内的装饰,从周昭王聚丹鹊毛羽为扇以示尊贵,到诸葛亮被人视为智慧象征的羽毛扇以及大家闺秀使用的团扇、绢扇,再到现代人常用的文雅折扇、大众的蒲扇,均受到人们格外的青睐。 

    老北京旧时的街市上有专营扇子的商铺,名为扇庄或纸扇庄。扇庄以销售纸扇为主,因其有季节性,所以又兼营纸张和文房四宝等,纸扇庄从而得名。扇庄一般都有专门供货的制扇作坊,或者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兼做批发。 

    老北京的扇庄集中在前门外打磨厂一带,那里有很多历经几百年的老字号,经销制作各种扇子,打磨厂也因其文化氛围成为老北京的一条文化街。经销扇子的扇庄为了招徕顾客,多在门前挂一扇幌,扇幌的尺寸大小不一,扇面两侧均绘有戏曲人物或花鸟,色彩鲜艳,造型生动,以吸引顾客。 

    老北京使用最广、最普及的是大芭蕉扇和折扇。大芭蕉扇最价廉物美。芭蕉扇其实并非芭蕉叶所制,而是用蒲葵的叶子做的。蒲葵又称葵树、蒲叶葵、扇叶葵,其树形很像棕榈树,产于南方各省。北京的芭蕉扇,都是来自南方的扇叶葵制成。 

    大蒲葵扇一般是一尺见圆,不但价廉且用起来风特大、特凉爽,很受老北京的百姓欢迎:老北京时,中老年人常手拿蒲扇,坐在四合院、大杂院的门道里,边扇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小伙子们常在胡同的路灯下,边下棋侃大山,边扇着热风;幼童们也常抢过老奶奶们的大蒲扇,放在胯下当马骑。大蒲扇是老北京夏日里的一幅别致的胡同风景。炎热的酷暑伏天使用扇子不但能清热消暑,还可驱蚊,手臂不停地摇动扇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这种大蒲扇如今北京很难买到了,偶尔在超市里见到,看看价格就使人放弃了怀旧的想法。 

    折扇,又名蝙蝠扇。在北宋宣和年间,朝鲜的折扇传到我国。明清两代时,专有江浙一些扇庄精心制作华丽的“贡扇”进贡给皇帝“御用”。当时的皇帝十分喜爱折扇,常把折扇赏赐给大臣使用。

    折扇一般分戏曲节目中的大折扇,江湖侠士、戏曲武丑、捕快用的黑折扇,百姓、官员、士绅、儒雅文士用的白折扇和书画折扇。扇骨过去是很讲究的,分为竹骨类、木制类、象牙类、秋角类、陈香类等。无论何种扇骨,在制作上都要经过精雕细琢。 

    老北京的扇骨以竹为主,也有兽骨或檀香木等做的。讲究的扇骨由名家进行镂刻,在扇骨上多刻有山水、花卉和人物。扇面多用精致的桑皮纸、高丽纸等制作,扇面除印有山水、花卉、戏曲人物、脸谱以及诗文外,也有净面的,以供名家题字题诗和作画。老北京时的名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等书画名家和戏曲界的名人,常在扇面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老照片人气一路飙升 影像拍卖热捧国际大师(图)
·下一篇文章:文辞精雅书法率意名人信札藏市走红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7816181847F007CB1C7DH9A4EF96C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