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你有一千万,该买什么艺术品?

假若你有一千万,该买什么艺术品?


来源:新快报  文章作者:佚名


■张晓刚作品

    当代艺术的泡沫

    广州的资深收藏家张先生四十来岁,并不愿在媒体上高调出现,他说自己只是喜爱艺术的公务员而已,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他开始得很早,其中在广州当代艺术作品这一块,他手上已经有了不少重要的作品。关于张先生的眼光独到,广州的收藏界有这么个段子,说张先生在2003年从当时隶属广东美术馆的画廊中收了一幅江衡的作品,当时江衡在圈子内并不太知名,价格1万元,一年后,江衡作品升值,画廊希望用4倍价格收回这幅作品,张先生拒绝了,几年过去了,这幅作品已经升值到了约30万元。

    对于收藏价格问题,张先生不愿意多谈,而当谈论中国当代艺术的话题,张先生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中国当代艺术”的范围。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像在苏富比2008年春拍中拍出4736.75万港元价格的张晓刚,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进行艺术创作的,和他同期的,还有如今拥有国际知名度的方力钧、王广义、岳敏君等人;另外一种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界定论调认为,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刘海栗等人开始接触西方当代艺术,便打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大门。

    张先生说,无论哪种定义,他的个人意见都是:这不过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描红阶段,至今,中国当代艺术群体还是处于和国外当代艺术的一种交流、学习、借鉴的阶段,例如突出艺术的政治性、社会性的政治波普,虽然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在张先生看来,还是缺乏了对艺术的美术本体和文化本体的挖掘。这种缺憾,张先生认为,接下来的5到10年内,会有着很大的改观,更多、更丰厚的题材将出现,更加多元的格局将形成,还有望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他认为,这就能算得上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二阶段了。

    当代艺术品收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张先生认为还只是一种精英文化、小众文化:“整个深圳收藏当代艺术的,只在10人左右,而广州能够拥有50件当代艺术作品的藏家,不会超过30人。”和藏家众多的中国瓷器、字画、家具相比,当代艺术品收藏充其量只能算作培育阶段,在广州,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更加明显,“广州文化在全国的边缘化,也导致广州在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中的边缘化,说实话,广州的当代艺术精英圈还没有形成。”而面对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的4736.75万港元高价,和北京火爆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张先生用了“北京泡沫”一词来形容。

  价格谁说了算?

    广州如意画廊的创始人巫海英,一直专注于广州当代艺术新生代作品的推广,她和张先生的看法一致,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虽然在今年的苏富比上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超越了传统艺术品,但这其中市场操作的痕迹很明显。”巫海英认为,从1979年的“伤痕”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买卖发展到能称之为市场,不过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规范的体系。她问:“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谁说了算?现在的状况是,大部分好作品没有到正常价格,而有名的那些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一部分被拉得过高,迟早要有人埋单。如果在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上形成了一个正常的参照标准,才能算是有了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

    如何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巫海英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希望,购买收藏当代艺术品的人,不要仅以投资的角度来介入,这种浮躁的方法会导致收藏者的收藏判断受到拍卖会价格和部分评论家的干扰。真正好的收藏方式,是选择那些真正能够打动自己、获得自己认同的作品,如果你对当代艺术品不了解,又希望收藏当代艺术品,就需要静下心去学习,去体会,面对自己喜欢的当代艺术品,我希望他们有艺术收藏、家族传承、后代受益的想法。”巫海英认为,单纯的短期投资买卖不仅不是一件有品位的事,还会因为市场的水太深,导致希望落空。

  虚高的背后仍有真价值

    如何选择当代艺术品,没有一个主流的标准,如意画廊的选择标准是,作品既有思想性和观念性,也要有表现技法,无论是宏观叙事,还是强调个人感受,只要通过艺术的手法转换,能引发更多人对当代的思考和共鸣的作品。在巫海英眼里,都是值得收藏和投资的:“当你能够以艺术的思维方式看待生活,你就能看出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是否值得你收藏了。”

    除此之外,巫海英强调说,那些拥有真正价值的作品,都是艺术家们长期思考、长期探索的珍惜成果,例如张晓刚的作品,也许目前的价格有些虚高,但是作品的真正价值还是摆在那里,经过十数年的思考,才能有今天的思想体系。而现在有不少所谓的当代艺术作品,打着反传统、新观念的旗帜,粗制滥造,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难以把握的原因之一。

  做真正的收藏者

    “善良、诚信、有过物质享受的经验、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这是巫海英给当代艺术收藏家开出的特点标签。如意画廊有一位老顾客谢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谢先生是一个化工企业的老板,四十来岁,身材保持得很好,原本收藏古玩的他,自从接触了当代艺术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谢先生很勤奋,在网上收集信息来了解当地艺术,向专家请教学习,在很多当代艺术品展览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除了仔细观看思考作品外,他还会和在场的艺术家、收藏家交流,非常认真,差不多两年的收藏时间,现在谢先生对于收藏当代艺术品已经颇有自己的心得。

    除了勤奋,谢先生的诚信也让人记忆深刻,一次在画廊购买了一张作品,其中一幅画的背面画框里,还夹带着一张价值高得多的画作,画廊在数个月后盘点才发现这一点,谢先生确认后很快就将画送了回去。画廊老板说,这样的收藏家有品格,生意也一定会做得好。而某些以纯利益角度的投资者,一到画廊就问:“最近什么画卖得好?”讨价还价后还直接找艺术家购买,然后就等着升值抛售了,这种所谓的收藏家,就会让人替那些作品感到遗憾了。


·上一篇文章:邮票商人李国胜:投资中国30年见证猴票神话
·下一篇文章:水彩画收藏热兴起 “老油画”再次被聚焦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08822104191AJDK3C5G4F4J0JEACE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