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外国画意外成新宠

冷门外国画意外成新宠


来源:北京日报  文章作者:陈涛

潘家园旧货市场书画长廊。本报记者 陈涛摄

  潘家园旧货市场书画长廊。本报记者 陈涛摄

  本报记者 陈涛
  45岁的张名程没事儿就喜欢骑车到潘家园旧货市场转悠,最近有件好事让他颇感惊喜:一个半月前,他花1200元买了一幅八尺朝鲜国画;这两天在和业内人士交流时意外得知,这幅画作的价格已涨至1500元。虽然这幅画远不如名家书画金贵,但涨幅超过两成,足以让这位业余书画收藏者乐和乐和。近期以来,一些冷门外国画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受到不少藏家的青睐。

  马来舫在潘家园拥有一个十平方米的摊位,里面最醒目的位置悬挂了四幅6至8尺的朝鲜画。马来舫说,今年上半年,这些画作都还是卷起来码放在柜橱里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客人上门咨询,他索性就把这些“舶来品”晾到最显眼的地方了。在马来舫的印象里,2010年之前,潘家园几乎完全是中国国画和油画的天下,尤其是那些特意淘中国书画的外国游客,几乎成了这里的一景。可是就在最近这几个月,他的小店平均每天都能卖出两三幅朝鲜画。

  除了朝鲜画悄然受宠,缅甸宝石画、秘鲁装饰画等比较冷门的画种,近来也开始受到关注。在潘家园的众多商户中,黄国峰是为数不多兜售自己作品的画者,不过就在三天前,他刚刚购入了二十余张缅甸宝石画。对此他解释说:“市场出现了新的热点,总不能熟视无睹,我也希望借此扩大商品的多样性。”据黄国峰透露,眼下就连一些主营缅甸翡翠的玉器店,也已悄悄囤积了不少宝石画,就指望着能够借机小赚一笔。

  这些以往并不受关注的画种,为什么会突然走红?对此有藏家坦言,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圈里人都知道,虽然这一年多来中国画的名家作品屡屡拍出天价,但是当代非著名画家的作品行情却不算太好;而来自法国、俄罗斯等西方油画大国的作品,价格多年来都居高不下。”一位收藏者说,虽然自己买画并不以倒手盈利为目的,但至少不希望被“高价套牢”,因此才开始留意市场上那些价格亲民又别具特色的外国画作。

  虽然购买冷门外国画的顾客多了,但对于卖家们来说,要想做成这样的生意,得比平时多费不少口舌。马来舫说,自己在向顾客推销朝鲜画时,一定先要把画作中的文字翻译过来,“有些作品上的文字可能是画家与恋人之间很私密的对白,拿回去挂在自家客厅里,总是不太妥当。”碰到较真儿的顾客,他还必须搞清楚画家的身份,“朝鲜画的特点是落款少,弄清楚画家是谁,才能推断出创作年代,进而估算出合理的价格。”

  不过对于那些指望着能借此赚钱的外行顾客,马来舫总要劝说几句。他分析说,由于这类画作太过小众化,市场尚未建立起成熟的购销体系,很可能是“容易买,难出手”。因此,如果找不到渠道畅通的下家,最好不要盲目进入这一领域。另外,对于冷门外国画的走红,一些专业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著名鉴藏家王立军表示:“在国画趋冷的时候,新的品种走热,说明老百姓的投资欲望依然强烈。只是人们更为理性,而市场也提供了更多的选项。”


·上一篇文章:当代书画或成艺术品投资新增长板块
·下一篇文章:中国式收藏呼唤标准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12121518032163H6EJ65EGDHC310H9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