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美感占主流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趋势

视觉美感占主流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趋势


来源:《艺术财经》  文章作者:严冰 马学东

   色彩和明暗对比衬托出人文主义与宗教虔诚下对美的理想 图为大公爵圣母 拉斐尔创作于作于1504-1505年间

    在2010年刚刚开始之际,喧嚣了几年的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渐趋平淡,亿万富翁藏家们纷纷回避当代艺术,转而更青睐20世纪现代经典、艺术家具、古典大师和中国艺术品。而另一个噩耗是,随着拍卖行不再提供最低价保障,当代艺术品的销售减少了75%。

    其中最典型的两位观念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和杰夫·昆斯市场的下滑,使得我们看到以概念为主的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式微。自2008年9月以来,达明·赫斯特的蝴蝶作品价格已经下降了41%。

    达明·赫斯特在十年中的兴起和衰落就像世界金融泡沫的一个缩影。达明·赫斯特和YBA们对世界充满了挑衅和不敬的“艺术坏小子”充分理解了并实践着“最好的艺术就是一门好生意”。艺术在他们手中成为古怪离奇的认知而背离了人们共知的美感,比如翠西·艾敏的大床。而如今,像其他大部分艺术家一样,连达明·赫斯特的价格也下滑了。2009年,另一位美国“艳俗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作品价格也下降了50%。

    2009年Artprice年报中显示,一些更加老派的经典艺术家价格扶摇直上,比如毕加索(121,018,218$)、马蒂斯(69,734,420$),蒙德里安(57,950,358$),贾科梅蒂(51,266,158$),而就在2010年5月即将举行的纽约佳士得西德尼 F. 布罗迪夫人藏品拍卖上,毕加索、马蒂斯和贾科梅蒂的作品均估价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由此可以见出市场对这些独具形式感和美感的经典艺术家的追捧。

    全球艺术市场行情的联动性正在加强,中心市场出现的调整必然会传导到中国、俄罗斯这样的新兴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在金融海啸之后也产生了较为剧烈的调整。回顾中国油画与当代艺术市场时,几条明显的趋向可以表明,早年以中国形象和政治符号为高价卖点的当代艺术市场处于明显的下降趋势中。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是调整的原因之一,不过从当代艺术市场自身来看,更重要的源自是市场过快的增长速度所带来的艺术创作的急躁和贫乏。从2006开始两年中,不仅迅速完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多年来未有的“补涨”行情,而且在一拨以投资为目的“热钱”的推动下“超额”完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未来几年的成长任务,正是这种市场自身的“大跃进”行为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品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下半年出现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向下调整,这既是市场涨跌规律的必然。

  视觉美感占据主流市场

    与创作中国形象和符号为主的当代艺术家高价作品缩水相对比的是,一些代表了经典审美取向的现当代作品开始再度得到藏家的看好,成为金融危机时代保值而持久的市场典范。尤其写实画派、早期抽象经典油画等等,其收藏家基本集中在香港与台湾等亚太地区,拥有坚实的收藏群体,金融危机对这类收藏家的收藏体系没有太大影响,反而很多国内一线大买家的投资方向也将继续锁定这一领域。因此这些板块的精品往往会在香港市场中拍出高价。除去市场本身的规律不说,能够聚拢如此多的收藏人群,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的美感、情趣和质量更能被大众接受和欣赏,在市场出现调整的时候,资金更倾向追逐那些美感丰富大师的作品。

 

  写实——功底和技术的美

    在中国写实画派成员对“美”的定义中,不难发现其与当代人们审美理想的一致性。尽管他们表达美的方式不同,但总能抓住人的内心——是一种慑人魂魄的力量,迫使观众在画面前长时间停留。而这种美,是写实画派板块一直保有市场“常青树”地位的根本。

  陈逸飞

    1982年到1994年陈逸飞一共卖出了500多件作品,成为当时在国际上最为知名的华人艺术家之一。1994年之后,英国的玛勃洛画廊与陈逸飞签约合作。尽管2005年陈逸飞不幸英年早逝,但是陈逸飞在签约期内创作的作品仍归马伯乐画廊代理。据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00年到2009年,陈逸飞共有455件作品在拍卖市场中上拍,累计的成交金额达到了7.45亿元人民币。2005年陈逸飞去世之后,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一直比较稳定,2005年76件、2006年121件、2007年88件、2008年81件,2009年46件。陈逸飞的油画有“早期红色历史题材”“水乡题材”“仕女题材”和“西藏题材”这4大类别。而纵观陈逸飞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成交价格超过千万元的6件作品,4类题材均有产生高价。陈逸飞1979年创作的《踱步》在2009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以4043.2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陈逸飞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最高价。今年的4月11日,上海美术馆在陈逸飞逝世5周年推出了陈逸飞回顾展,这个回顾展将使我们再次通过他的精彩创作感受他留给我们的美。

  杨飞云

    杨飞云的作品用宽厚率真凝结而成的浑然之美撼动着观者,一人一物—景都渗透着一种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大美,。正符合当代大众对于淡泊繁华,远离嚣嚣尘世,向往静谥追寻纯美的关照。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推出了“中国当代油画”专场,当时就有杨飞云的作品《梳妆》上拍,最终以29.7万港币的价格成交,这也是杨飞云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首次亮相。2000年到2009年拍卖市场上共有250件杨飞云的作品出现,成交了178件,成交率71.2%,累计的成交金额1.93亿元人民币。2005年之后,杨飞云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的数量增多,成交额也迅速增长,2007年秋季拍卖杨飞云作品的的成交金额就曾达到3920.26万元,这一年也是杨飞云作品产生高价最多的一年,仅成交额在400万元以上成交的作品就有5件。2009年,杨飞云作品处于一个市场调整的回复期,这种调整只是暂时的,随着以杨飞云为代表的“写实画派”的名声日隆,一定会使更多的人喜欢写实作品,因为这类极具古典美感的作品有非常动人心魄的魅力。

    艾轩

    艾轩最常画的题材是西藏高原的景色和孤独的人物,其说是西藏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沉默无语和静静思考,无名的孤独感渗透在画中人物和整个画面气氛之中。他巧妙地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孤独本身即有某种神秘性,加上绘画语言的洗练与精致,构图的奇特效果,给予观众完整的审美满足。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 “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专场中,艾轩的藏族题材作品《歌声离我们远去》当时就以3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这个价格排在当场拍卖价格排行榜的第5位。2000年到2009年艾轩有231件拍品在拍卖市场中上拍,成交额达到1.79亿元,有30件作品的成交额在200万元以上。

   抽象——韵律与节奏的美

    万物静观皆自得,宁静超越的极致。比较西方抽象艺术中那些光怪陆离的色彩、畸形扭曲的线条、不可辨认的对象,赵无极、朱德群和王怀庆这类艺术家从东方抽象哲思中,提炼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神游之美。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圆满和协调,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生命领悟的境界成就了东西方艺术境界的相融合。

    赵无极

    赵无极是最具有中西融合美学地位的艺术家。通过法兰西画廊长期的成功运作,赵无极的作品不仅在法国声名鹊起,而且在欧洲及美国均获得了极大的肯定。而赵无极在华人艺术市场中被充分认知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艺术市场迅速发展,就有台湾的画廊开始注意到赵无极的作品,这其中最代表的画廊当属目前已经分家的“大未来画廊”。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赵无极的作品开始在拍卖市场中亮相。从2000年到2009年,在国内拍卖市场中共计有244件赵无极的作品上拍,其中成交了210件,作品的成交率高达86%,累计成交金额达到了10.8亿元人民币之巨。赵无极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明显高于其他艺术家,新出炉的《2010胡润艺术榜》发布了去年作品成交额前50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89岁的赵无极以2.4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登上榜首。2010年春季,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春季拍卖上,呈献一系列赵无极不同时期之代表作,由早期1950年代之写实画作《百合花》、1950年代末《4-4-1959》,以至后期抽象之作《10-3-78》,均成为资深藏家热烈争夺之对象,创造近5000万人民币的成交总额。

    王怀庆

    王怀庆的作品中,中国艺术传统中关注的结构因素被创造性地实现了现代转化。具象的画面并没有掩盖去其中抽象的精神,东方文化内涵和美感与西方的表现技巧在这里水乳交融。他对待作品创作态度严谨,“慢工出细活”发挥对比色彩之间的交织,推敲各种材质肌理的铺垫,经营无声有序的美感空间。

    就作品在拍卖市场中的量而言,王怀庆的作品较为稀少。因此,其作品一直处于求大于供的市场状态,作品整体的价格水平也在逐年稳步增长。从2000到2009年,王怀庆只有83件作品上拍,但成交75件,成交率90.36%,累计的成交金额达到了2.36亿元人民币。1998年创作的三联画作品《金石为开》在台湾罗芙奥拍卖公司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以高达2129.14万元的价格成交,创出王怀庆作品拍卖纪录。2008年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拍的王怀庆1999年作品《四合》以2352万元的价格成交,随后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王怀庆2001年创作的作品《没家的家具》以2800万元的价格成为目前王怀庆作品拍卖最高价。

    朱德群

    “作为升华的抽象与变化炫目的画家,朱德群属于一个时代,西方人绘画带给人哲理,而他的画作让人想到了诗意”。1954年,朱德群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办平生第一个大型个展,展出的50多件作品一面世,就全部告罄。近年朱德群作品在国内的交流明显增多,2000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朱德群作品回顾展,2003年他为上海大剧院创作的巨幅作品《再生的气韵》揭幕,这使得他在内地的声明大振。2009年12月22日,苏州博物馆举办了朱德群作品特展,2010年3月4日,朱德群作品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朱德群先后曾与莱珍·亨利特画廊(Galerie H.Le Genedre)、吉玛瑞画廊(Galerie Arlette Gimaray)以及马勃罗画廊合作,1990年以后他开始与台湾画廊例如印象画廊、帝门画廊合作,20世纪末也与香港的艺倡画廊有过合作。因此其作品在法国与台湾、香港等地拥有相当稳固的收藏人群。公私收藏系统的完备也为其作品的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截止到2009年,朱德群的作品(其中包括油画、粉彩、水彩及水墨作品、版画作品)共计有287件在国内拍卖市场上公开交易,有254件均获得成交,成交率高达89%,累积的成交总额达到了5.13亿元人民币。

    2009年,尤其是秋季拍卖,藏家的资金有明显向20世纪经典大师的转向,因此朱德群的作品凭借本身艺术美感和学术价值的魅力再次获得较好的成交。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征集到其1990至1999年创作的代表作品《雪霏霏》以创纪录的4005.02万元高价成交,再次书写了其作品市场行情的新篇章。

 

    当代——多元化的愉悦

    今春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信号浮出水面,苏富比春季拍卖尝试推出的“政治波普”专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其中代表作品王广义1999年《大批判系列:Burick》、2003年《大批判系列:柯达》(均未成交。除却藏家谨慎和估价等市场因素外,也可预见政治性、符号性的作品在现阶段反映并不热烈。与此同时,以绘画语言和美感见长的几位艺术家作品缺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市场,即使其中包含市场炒作的成分,也是由于其作品更加“讨喜”。但对于藏家来说,这些作品仍是欣赏和保值的经典。

    周春芽

    周春芽是最早无目的地使用表现性语言的画家之一。当中国多数画家把人道主义情感寄托于社会写实,周春芽却把绘画本体融入画面,通过独特视角借助凝重的笔法造型,直接表现个人性情,是对形式自律性较早的探索。他笔下的绿狗和桃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表现性美感的代表。周春芽的假山石系列作品和桃花及绿狗系列作品在2009年的高价排行榜上,仍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历年的拍卖市场上这一类作品也一直占据主导的地位,周春芽作品历年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是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760万元成交的他于1999年创作的《石头系列》。

    以2009年周春芽的艺术市场保持着交易相对活跃的特点,全年其作品的上拍量维持在了65件,共计成交了58件,成交金额5262.04万元。其中,北京保利秋拍时上拍的周春芽1985年创作的《若盖尔的春天》以582.4万元成交,为2009年的最高价作品。

    曾梵志

    从早期的《三联医院系列》到《面具》系列和《我,我们》系列再到最近的《乱笔风景系列》,曾梵志的图像里,充满着对时代和人悲剧氛围的塑造,在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的批判中,体现出艺术家敏感而真挚的灵魂。他在艺术创作上,运用表现主义手法追求着新的探索,这种略带破坏性的美感创造因为远离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意识形态而显得尤为珍贵。

    2009年堪称是曾梵志收获颇丰的一年,自2008年底曾梵志签约了纽约的著名家族画廊——阿奎维拉画廊之后,2009年4月该画廊为曾梵志在纽约举办了首次个展。几乎与美国展览的同期的4月10日,苏州博物馆也举办了曾梵志“与谁同坐”的个展。这两次展览的前后举办说明了曾梵志作品在国内外的名声日隆。2009年的拍卖市场上,共有27件曾梵志的作品上拍,成交额7626.72万元。

    刘野

    也就在2010年苏富比的春季拍卖上,刘野1995年的《金光大道》以1914万港币(约合246万美元)高价成交,创出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从德国留学回国的刘野,由于作品中这些带有魔幻色彩的小人开始受到艺术界的关注。不过从那时候起,刘野的绘画风格几乎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画中的故事极少关涉现实社会,这使刘野的作品与这一代的其他艺术家显然不同,“刘野的作品并没有被贴上‘中国当代艺术’的集体政治标签。它常常以严肃的质量和疏离的视角与内容被人认同。”而从画面上,刘野的作品都带有他所崇尚的“蒙德里安式”的结构的美感,单纯而不肤浅,戏谑而不失高贵。可以说,正是这种令人愉悦和陶醉的舒适感使得刘野能突破中国符号的高价群体,他的市场也是未来中青年艺术家群体中最值得期待。

作者:严冰 马学东


·上一篇文章:去年拍200亿 诚信缺失是艺术市场发展最大障碍
·下一篇文章:中国画廊经营状况堪忧 成交额下降从业者锐减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shsc/10514153313H31K8DEBJIJ642F7J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