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何以没有大行情

林风眠何以没有大行情


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作者:剑武

林风眠

林风眠

林风眠作品《白莲仕女》

林风眠作品《白莲仕女》

  说起林风眠,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可以说是无人不晓,又令人头痛。

  为什么这位在艺术创作领域里攻城拔寨的伟大人物及其作品却在艺术品市场中有逆市而上的时候,但多数情况下是裹足不前呢?为什么这位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伟大人物及其作品却让收藏的人们常常举棋不定呢?

  一系列的疑问反映了人们的无奈、市场的无奈。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开始并入大洋——由古董店而画廊、由赶集而博览会、由画家私售而拍卖会,其时,便有了林风眠作品的不凡身影,其身价位处中国近现代大师之列。其时,林风眠的作品是风平浪静时垂悬的彩条,也是波涛四起时鼓胀的风帆,更是浊浪排空时的灯塔。

  于艺术、于人性、于思想,林风眠都不输他人。可是,到了这两年,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作品过亿元了,傅抱石、潘天寿、石鲁作品近亿元了,连他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的作品也是成百上千万元地交易着……而他,还在百万元的价位里徘徊。

  为何?一曰“赝品缠身难去”;一曰“群龙无首领头”。

  林风眠的作品模仿不易,可是,还真有人不信这个邪。他们中有人曾经登门拜访过林风眠,有人曾经与林风眠过从甚密,有人曾经买过林风眠的作品,有人曾经讨教于林风眠,甚至有林风眠曾经亲炙的学生、曾经倚重的友人,他们手中有林风眠与之来往的信件,能讲出若干林风眠的生活与创作的故事。他们以林风眠友人、学生、亲戚的名义,提供了几件作品,人们如获至宝。接着,他们又推出十来件林风眠的作品,又被人们一抢而空。可是,当他们似乎是取之不尽地推出几十件、上百件林风眠的作品时,让人目瞪口呆,大吐苦水。这些年,无论是香港、台湾、北京、上海,还是加拿大、美国;无论是高等院校组织的纪念展览,还是美术机构主办的学术活动,或是民间机构与学术策展人搞的专题展览,都有大量的林风眠作品被人质疑证伪。拍卖会上的林风眠赝品多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统计数据,反正没有几件作品让人放心地为之一搏。

  齐白石等人的作品所以过亿,傅抱石等人的作品所以常涨,赵无极等人的作品所以后来居上,就在于他们的重要作品都有重要的出版物作证,都侧身于许多的学术活动与纪念展览中,是所谓“大开门”、“铁板钉钉”的作品,都有明晰的传承线索。于是,人们的决心可以下了又下,机构的资金可以投了又投,那些“有书为证”的作品这些年价格因此不断飙升。在当今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上,最大的风险不是买了贵的,而是买了假的。假的瓷器可以拿回家使用,假的青铜器可以回炉冶炼,假的古代佛像不妨碍今天的礼拜,假的书画可是卖破烂也换不回来几分钱。

  林风眠作品收藏家中有令人敬重的。他们在其作品行情没有大起色的时候,依然固守着学术的疆界,保持着对于历史与未来的信心。林风眠作品在市场上也不是表现得一塌糊涂,只是差强人意而已。这种“月亮走我也走”的状态也有其自身的原因,这就是“群龙无首”,没有“领头羊”。新中国成立前,林风眠曾经因为战乱而倾家荡产。新中国成立后,林风眠又因为极左路线而一贫如洗。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有过短暂的喘气机会,但也是所得无几。其间的作品多数为上海的几家机构收藏,流入市场的只有几件馈赠作品。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定居香港,又因为困顿而忙于应酬。在他思想敏锐、意态纷披时,大小环境十分恶劣,不敢下笔。在大小环境已然宽松时,他又疲于奔命。晚年,他在旧亦不旧、新亦不新的状态中,真可谓风烛残年。生前他没有大部头的画册,更谈不上几可等身的全集,就是那几册身后出版的画册集子,虽然开本可观,但因为找人赞助而接受了私货,常为人诟病。

  走市场的齐白石因为大人物与有钱人的定货而时有大尺幅作品问世。讲政治的徐悲鸿因为关注社会而时有重大题材问世。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因为赶上了各自的好时代而大笔挥洒。张大千、赵无极、朱德群因为在海外而随心所欲。只有林风眠捉襟见肘,虽声名远播、却行情难起。

  这是市场的无奈,也是历史的无奈,但我们不能止于无奈。(剑武)


·上一篇文章:歙砚价格如此疯涨究竟为哪般
·下一篇文章:艺术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 现当代艺术大面积流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hshw.com/news/touzi/13921155431I8BG2CJ4H77I6EDDCCJ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