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策划·笃行向未来 以古鉴今以史育人 看总书记的“人文之约”(2)

 社会热点新闻     |      佚名

  近年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等文件相继印发,为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立柱架梁。

  洪向华表示,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良好家风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如何涵养良好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五千年上下求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推动文化发展延伸根脉、拔节生长,沉淀文化自信的力量。

  千年文脉,照亮未来。

  看非遗

  薪火相传 织就锦绣未来

  纺布、染色、编织、绣花,彩色的纱线层层穿梭,综杆提花、断纬织彩,经过多道繁复的工序,一寸寸织就密实的布匹、织出非遗传承的“春天”。

  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很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手艺活,既传统又时尚。”

  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岛中南部的五指山市考察调研,在水满乡毛纳村,沿长廊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2022年中策划·笃行向未来 以古鉴今以史育人 看总书记的“人文之约”

  点赞苗绣传承人、考察藏毯生产车间、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遗产保护。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一时代命题,一代代传承人弦歌不辍、探索创新,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承,让非遗“活”起来——

  成立织锦公司、开办培训班、开设实践课……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香兰,40多年来专注于黎锦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为文化的承继提供了有效路径。

  融合,让文化“火”起来——

  提包、衬衫、领带、靠垫……刘香兰还将传统黎锦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文创产品,在不断探索中,转型日臻成熟、产业链不断拓展。

  通过建立黎锦技艺传承村、传承馆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及推进黎锦技艺进校园等,越来越多的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书写薪火相传的故事新篇。

  如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成为通过保护、传承而改变自身濒危状况最为显著的项目之一。“脱危”的黎锦如同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缩影,无声细述中华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千年黎锦,指尖传承。


标签未来 2022 策划 年中 笃行 古鉴 今以 史育人 育人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下一篇:我与总书记“同框”|小黄花成为“致富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