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局部(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新华社成都9月9日电(记者张超群、李倩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9日公布了新一批三星堆考古出土文物,其中一张完整的金面具格外引人注目。
这件金面具6月中旬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当考古人员从3号“祭祀坑”缓慢取出一块青铜罍残片后,一团被压得严重变形的金器出现在人们眼前。出土时,这件金器仿佛一张稿纸被揉成一团,难辨形状。修复人员用不到一周时间,一张完整的金面具缓缓呈现。
据介绍,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告诉记者,这件金面具的面部特征与三星堆此前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形象一致,尺寸也接近青铜人头像。“我们推测这件金面具是覆盖在青铜人头像面部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件独立使用的器物。”他说。
细观古蜀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用模具捶揲而成,眉眼镂空,表面打磨光亮。“黄金的延展性很好,可以锤打得很薄,再嵌刻成需要的造型贴合在头像表面。”冉宏林说。
今年1月,三星堆曾出土重约286克的金面具残件,虽然只有“半张脸”,但它仍保持着目前三星堆出土最重金面具的记录。考古人员透露,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另外两件待修复的金面具。随着后续考古研究和修复工作陆续开展,三星堆还将有更多“金色”奇迹。
这件金面具6月中旬在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当考古人员从3号“祭祀坑”缓慢取出一块青铜罍残片后,一团被压得严重变形的金器出现在人们眼前。出土时,这件金器仿佛一张稿纸被揉成一团,难辨形状。修复人员用不到一周时间,一张完整的金面具缓缓呈现。
据介绍,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是目前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出土最完整的一件金面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告诉记者,这件金面具的面部特征与三星堆此前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形象一致,尺寸也接近青铜人头像。“我们推测这件金面具是覆盖在青铜人头像面部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件独立使用的器物。”他说。
细观古蜀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不难发现它们都是用模具捶揲而成,眉眼镂空,表面打磨光亮。“黄金的延展性很好,可以锤打得很薄,再嵌刻成需要的造型贴合在头像表面。”冉宏林说。
今年1月,三星堆曾出土重约286克的金面具残件,虽然只有“半张脸”,但它仍保持着目前三星堆出土最重金面具的记录。考古人员透露,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另外两件待修复的金面具。随着后续考古研究和修复工作陆续开展,三星堆还将有更多“金色”奇迹。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局部(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拍摄的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标签: 三星堆 新出土 完整 金面具
相关推荐
重要声明与启事:关于赛事
中传新文创藏品平台正式上线 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国宝有灵·文物日历(2022年6月18日-6月24日)
小木屋课堂为山区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
传承文化经典 复兴百年伟业——著名艺术家杜春富
非遗市集亮相武汉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在西安展出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正式亮相
丰子恺遗作入藏浙大艺博馆,为校友后代捐赠
传承文化经典 复兴百年伟业——著名艺术家于天忠
甘肃武山:走近拉梢寺露天摩崖浮雕
大巴山下,废弃洞窟打造艺术“创窟”
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试行开放
沉痛送别!送山里娃上冬奥开幕式的邓小岚老人走了,乡村艺术
新任教育部部长大谈“艺术教育”,实现成绩艺术两手抓,家长